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古埃及公元前十世紀入侵中東 或助加快煉銅技術發展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9月19日10:48 • 發布於 2019年09月19日10:32

最新刊於 PLOS One 的研究指,一個聖經曾記載的中東神秘王國在 3,000 年前曾出現巨大科技突破,背後推動力可能與一個古埃及人入侵有關。

該個位於現代約旦及以色列邊境阿拉伯谷的王國稱為以東 (Edom) ,當地早在公元前 4000 年已有銅礦開採及冶煉活動。根據《創世紀》的記載,以東是由雅各伯哥哥厄撒烏後代建立,後來被以色列的大衛王擊敗,該國的所有男丁都被殺害。

這個說法一直未有考古證據支持,不過由特拉維夫大學考古學家 Erez Ben-Yosef 領導的團隊指,現在可以肯定以東至少在以色列人入侵前,曾是一個有發展蓬勃的中央集權的王國。

研究是「中央提姆納河谷計劃 (Central Timna Valley Project) 」的一部份,團隊於當地發現了多個銅器時代晚期和鐵器時代早期的銅礦場與冶煉場。 Ben-Yosef 指,從現時的證據顯示當時當地部落會根據一個政權指示,以最好的方式開發銅礦。

Ben-Yosef 的團隊分析冶煉場找到的礦渣 (slag) ,以及冶煉爐內礦物、金屬和加熱冶煉爐剩餘的木炭並進行鑑年,了解當地 500 年來的工業發展變化。例如,礦渣中有較低濃度的銅代表以東人的冶煉技術越來越高,提煉到更多銅;而當中是否存在其他礦物質則可以顯示冶煉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有何變化。

Ben-Yosef 指,公元前 1300–800 年,以東人只輕微改進冶煉技術。這些改進亦在阿拉伯谷各個地點同時出現,表明此階段的煉銅業在一個共同政府監督下發展。平均而言,礦渣中的銅含量在 500 年內只從 1.49% 逐漸下降至 1.14% 。

不過,在公元前 10 世紀下旬礦渣銅含量迅速下跌至約 0.5% ;同時礦渣銅含量在各個地點變得越來越相似,表明不同冶煉場的工人正在遵循相同方法煉銅。

根據希伯來聖經和埃及銘文記載,煉銅技術在幾世紀後突然有飛躍性改進,可能與古埃及法老舍順克一世 (Sheshonk I) 策動的軍事活動有關。舍順克一世是古埃及第廿二王朝的首任法老,曾大舉入侵中東一帶,包括在公元前 925 年左右進入猶大和以色列王國。在約旦南部亦曾發現了一個刻有他的名字的聖甲蟲,顯示其軍隊可能曾進入該地區的銅礦,而當地銅礦亦是古埃及人能找到的最近銅來源。

Ben-Yosef 指,當時以東人可能仍控制著銅礦,但古埃及人入侵似乎改變了市場和對銅的貿易需求,加快了以東人改進煉銅技術以滿足新需求。當中的技術改變可能包括在不同溫度下冶煉銅礦石,改變添加礦物的比例,或改變對冶煉爐供氧量等。

團隊將會於冬天重回山谷內進行新一輪挖掘工作, Ben-Yosef 指未來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了解當地有否大衛王擊敗以東的證據。

來源:
Live Science, Did Egyptians Trigger a Mysterious Biblical Kingdom to Innovate 3,000 Years Ago?, 19 September 2019

報告:
Ben-Yosef, E., Liss, B., Yagel, O.A. & et al. (2019). Ancient technology and punctuated change: Detect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Edomite Kingdom in the Southern Levant. PLOS ONE 14(9): e0221967. doi: 10.1371/journal.pone.0221967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