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受困疫情四萬長者成孤島 港大學者籲鄰里伸援手

明周文化

更新於 2020年04月03日07:38 • 發布於 2020年04月02日14:56

78歲的婆婆困在家中,探不到住在安老院的老伴,時常潸然淚下;90歲的伯伯,已經三天沒說話了;認知障礙症伯伯,逐漸喪失自己進食的能力……困於家中、出行不便的體弱長者,陷入社交孤立,香港至少有四萬座「孤島」。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主任林一星表示,從統計上, 一百個長者當中,大概有十個需要不同程度的幫忙,當中四個需要入院舍,六個社區照顧已經足夠。 困於家中、出行不便的體弱長者陷入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保守估計,亟需關注的長者大概有四萬多人,當中包括三萬多使用不同社區照顧服務的長者,以及數千勉強可以獨立生活的弱老。

香港大學校友事務部近期獲捐一批口罩, 透過社福機構將過萬口罩親自送到長者手中。「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久困家中,有人送口號上門,也是一份及時的問候和關心。」林一星表示,受疫情限制,家人、社工、義工探望減少,「敲門的人也少了。」有的長者連覆診亦改期了 ,完全足不出戶。以前可以下樓到公園做運動,與街坊閒談。 現在可能全日沒說過半句話。 不能落街,長時間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健康受影響,甚至技能失效,「有的長者開始反應愈發遲鈍,以前自己吃飯,現不能了。」

他說,因為長者減少離開家居,活動量及社交生活大減,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關愛,孤獨感大增,容易情緒低落,陷入社交孤立,大大增加患上憂鬱症的風險。對於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由於得不到足夠嘅認知刺激,間接加速了退化。認知障礙長者退化加速,容易發脾氣,情緒問題又影響了家庭關係。以往長者可到地區中心暫托,讓照顧者休息一陣。目前,服務受阻,困獸鬥讓照顧者不堪重負。

「目前迫切需要發揚鄰里互助的精神,關心住在隔離的長者,買不買到菜?日常用品夠不夠?要不要幫手買?」他舉例說,比利時有一些社區每晚八點鐘居民站在門口一起拍手掌,鼓勵醫護,也讓鄰居知道「我還在」。

78歲的梁婆婆在家照顧97歲的母親,身心俱疲。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提供)

親自將口罩送到長者手中,是港大和福利機構的共識。「捐贈不可以是一時,而是需要持續跟進的。」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南區長者地區中心經理潘嘉敏表示,派發防疫物質通常不會召集長者排隊,而是親自送上門。「排隊是一件不安全的事,不希望老友記擔心幾時派籌、哪裡排隊、經受日曬雨淋。其實很多老友記看到隊就排,即使不知派的是什麼。」她說,即使上門,長者也擔心別人探訪帶來的風險,因此會門口交收,需要入屋則會穿好鞋套。

潘嘉敏觀察到,老友記看不到的疫情盡頭,不知何時才可以解除擔擾,近期即使排到安老院,卻不敢入住。即使有工人照顧,長者有社交也很重要。 對一些長者來說,出街很重要。「這證明自己仍活著。不能出街,十分難受呢。」一位75歲伯伯被家人阻止出街,為了外出,他多次假裝不舒服要看醫生。有一個老友記擔心中招而不敢覆診 ,電話中用微弱的語氣說:「姑娘請你幫我買藥,姑娘請你幫我買藥。」「聽起來讓人擔心。如果長者學懂用視頻、視像該多好。起碼有許多節目,沒那麼孤獨。」

香港仔坊會職員將口罩送到長者家中,並關心他們現況。 (圖片由香港大學校友事務部提供)

「原本網絡認知訓練是一個解決方式,但是基層長者無ipad 和wifi  ,亦無人捐贈 sim 卡上網,因此網絡認知訓練開展困難重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唐彩瑩坦言,鑒於疫情,目前暫托服務暫未能恢復, 多人聚集存在感染危險,許多老人家無法到中心鍛煉,變得全身僵硬。他們希望到中心做復康訓練,又不敢下樓;渴望前線專業人士上門幫他們,但又擔心被感染,內心十分掙扎。  她說,尤其是認知障礙症的老友記少了社交和認知訓練活動,變得容易發脾氣,不少護老者的情緒面臨巨大壓力。

「派完了就沒有了嗎?許多老友記都會問我們這個問題。疫情沒完沒了,防疫物資成為日常必備。他們依然擔驚受怕,下個星期還夠不夠用? 」 誰也沒有答案。

照顧者在家中為長者做網上認知訓練。 (圖片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提供)

疫情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孤島。依然健康的時刻,也許我們可以主動走出門口,敲一敲隔壁老友記的大門,盡己之力連接孤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