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走塑】北極發現膠海冰 學者:對環境破壞如「向肚揮拳」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8月19日10:03 • 發布於 2019年08月19日10:03

上周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在科羅拉多州山區發現雨水樣本含有微膠粒,顯示塑膠污染嚴重。羅德島大學海洋學系研究團隊則在為期 18 日的北極圈海洋考察,同樣發現塑膠污染無處不在,海冰之中有大量膠珠、尼龍纖維等,學者更形容污染對環境影響如「向肚揮拳」一樣。

由羅德島大學海洋學系副教授 Brice Loose 領導的團隊乘坐瑞典破冰船奧登號 (Oden) ,在北極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 (Northwest Passage) 進行考察,以了解全球暖化如何影響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生物化學與生態系統。類似的研究相當重要,因為現時北極的暖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部份地區更已比前工業時代溫度高 2°C ;而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NOAA) 剛發表的七月全球地表溫度數字也顯示,北極海冰量只有 1981–2010 年平均值的八成,幾乎再創下夏天新低。

不過團隊卻於雷索盧特灣 (Resolute Bay) 對出海岸收集的海冰中,發現這些只有一年歷史的海冰塑膠含量遠高於周圍海水。團隊估計,這些海冰有機會來自格陵蘭,經因暖化而逐漸打開的西北航道南下至加拿大沿岸。團隊又指,當水凝結就會如篩一樣將水中的雜質過濾,同時浮游生物 (plankton) 會被困於這些海冰之中,部份會食用這些微膠粒,然後進入食物網之中,令其他生物也誤食塑膠。

有參與研究的羅德島大學海洋學系研究生 Alessandra D’Angelo 指,海冰中含有大量膠珠、尼龍纖維等微膠粒。 Loose 更形容在如此原始的環境下充滿完全是外來的物質,顯示塑膠污染無處不在,是對環境「向肚揮拳」一樣。

現時每年有數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中,海浪與陽光都會將之分解成微膠粒。

團隊雖然暫時未有解釋這些微膠粒從何而來,但上周刊於《科學進展》的研究則發現部份微膠粒可能透過風吹至北極地區,然後透過降雪從回地表。

來源:
Phys.org, Arctic sea ice loaded with microplastics, 16 August 2019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