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移民台灣的香港人, 你們的生活,還好嗎?】迢迢千里夢 為尋親子樂

明周文化

更新於 2019年11月22日11:22 • 發布於 2019年11月22日11:21

青葱氣息,叫人精神為之一振,大自然是最奢侈又最便宜的課室。

青山,綠水,三步夾兩步便能走在稻田間;

抬頭是一片廣闊的天藍,吸一口清新空氣;

樓高四層的二千多呎透天大宅,能種種花、養養貓;

這一個五星級的家,相信是很多港人勞碌半生,夢寐以求的夢。

可惜,活在冠絕全球生活成本最貴的城市─香港,對很多人來說,這夢,未免是奢侈。在港土生土長的伍淑嫻(Rhonda),便是那類「公一份、婆一份」、上有高堂、下有兩子要照顧的典型「三文治」階層。雖然在香港已是「上車」的有樓一族,但夫婦還得日日夜夜工作,努力拚經濟,畢竟香港物價太高,要維持較佳的生活,也得犧牲跟家人相處的時間,特別是看到家中日漸成長的男孩們,作為媽媽的Rhonda,最為放不下便是心頭這兩塊肉。

能親自照顧及教導兩個兒子,更是她多年以來的心願,有此念頭源於她的成長。這,也成了她們一家往後決定移民台灣的伏筆。

雖然在台灣仍有很多未知數,但難得一家人走在一起,在一片遼闊的水稻田漫步,已是足夠。

「鴨仔式」教育的反思

回想最初萌生移民的念頭,個性爽朗的Rhonda,侃侃而談地說着:「來到台灣已經一年多,起初想移民,當時香港的局勢情況並不是如此。其實,我的目標很單純,主要是為了兩個孩子讀書及未來。我一直是想親自照顧兒子,當時哥哥喬靖讀小五,快要升中,而弟弟喬進升讀小一,所以要到台灣升學也是合適時機。」

從前,Rhonda讀書時代也是在填鴨教育下成長,而她看到兩個兒子在港學習模式,卻是變本加厲,不只是填鴨式,更是「趕鴨式」學習。「現在學校教學將知識『塞』滿學生腦袋,還未裝穩就已不停推你走到下一個站,再『塞』再『塞』,這樣下去只會害苦孩子,既學不到知識,又不知道怎麼辦好,像今天教你加減數,接着下星期便教你乘除,甚至接下來是教四式合運算,我作為成人也感覺到追趕學習的壓力。」

那時,眼見就讀小五的哥哥,即使學習遇上問題,卻沒有時間及機會給他學會。很多家長自會想到給孩子補習。但Rhonda則不認同這種補習文化。「我不想小朋友每天四點鐘放學後,接着再去補習,這變相猶如到第二間學校上學。到那兒便不停做功課,這是沒意思的,而他們從早上七時開始上課,到晚上七時才回到家吃飯、洗澡。其實,想想這是很不合邏輯的,如成人從早到晚這樣生活也會很累,何況是小朋友呢!」

兒子沒有去補習,學習仍會遇上問題。她說:「如不去補習社,家長又能教導他們多少呢?如果家長未能夠好好教導,小朋友便很徬徨。因為他們會覺得為何做來做去都做不好,讀來讀去都讀不懂,他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此外,相信香港很多父母都跟我們一樣,都是雙職家長,大家都要工作,何時下班都是身不由己,其實下班回到家已晚,再沒機會跟孩子一起做其他事甚至聊天。」

失落的親子時間

香港工時之長,堪稱世界之冠。「我如晚上八時到家已算早,但對小朋友來說已經頗晚。故此,大家未能一起吃晚飯,而我到家連飯也不吃,便要馬上幫他們檢查功課。當時哥哥每天最基本有十項功課,如做不完便要跟他們一起做。」但由於兒子們每天六時起牀及出門上學,故不能太晚睡,這樣也令到Rhonda的心情煩躁。「長此以往,看不到之後會如何。他們拼命地做功課,但又學不會知識,就算不介意他們學不懂,每晚10至11時才能做完功課,再去就寢,接着日日如是,都是苦了大家。

「縱然家中還有外傭及祖母輩幫忙照顧,孩子的安全已得到保障,但隨着他們成長,在學校或家中會出現情緒等問題,如家中缺乏父母去處理,會影響他們成長,這是叫我非常焦慮。但以我們這個階層的生活環境及條件,只靠丈夫外出工作的收入,太太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從經濟上來說是很困難的,要親自在家帶孩子,機會真的近乎零。」

一進家門,是Rhonda與Eric各自的工作空間,他們將來或會把這兒改為店面。

為了孩子而決定離開

「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親自帶孩子?」這個疑問一直徘徊在腦內。經過反覆思量,最後想到移民。

「若移民歐美、加拿大,自知不屬於那個階層,但是因為我曾在台灣讀書,完成大學課程畢業,當時已取得居留,所以首先想到:來台灣生活是否可行?」Rhonda曾在台北讀書,覺得台北與香港生活模式及節奏很相近,而未來也會朝向香港急速模式,對她來說,移居去猶如第二個香港的地方很沒意思,所以才考慮台灣其他城市。那時,她也問了很多移民來台灣的朋友的意見,在眾多城市之中,首選台中,因中南部生活指數較低,經濟壓力比較輕。

丈夫與兩個兒子從未在台灣生活過,未知是否能適應,台中好處是沒有香港那般密集,住了不少外國人和香港人,對他們來說,可能比較容易適應。當他們來到台灣實地考察時,先去探望早她一年、已移民到宜蘭的弟弟一家人,順道了解移居台灣的情況。

「弟弟帶我們去參觀當地學校、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地方及環境,發現宜蘭環境不錯,加上距離台北只需一個多小時車程,交通方便,而弟弟也在可互相照應,最重要是原來宜蘭學校的種類是比較多元化。」Rhonda說。

Rhonda現在擁有較多時間,可以繼續發展刺繡這興趣。她每星期要到台北參加刺繡證書班。

移民 另一個問題的開端

一家人是去?是留?又豈只一人就能決定。

坐在一旁,靜靜地聽着太太分享移民的前因後果的Eric,自言性格較被動與安靜,要放下香港一切,一點都不容易。Eric表示,2018年1月來到台灣考察時,起初仍未認真落實要移民,但自2017年暑假因公司重組而失業,從事平面設計的他,只能兼職工作,情況一直未見改善,以他年紀,要找一份待遇與之前看齊的新工作,真是可遇不可求。「與其都要『博一博』,不如到一個新地方嘗試一下,或許會找到出路。知道台灣經濟差,很難找工作,但考慮到小朋友,最後還是決定過來。」

經過一年台灣生活,Eric笑言:「完全是預期之內!仍然沒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到台灣,生活的轉變倒是很大。「宜蘭屬於鄉郊地方,不像香港那般熱鬧。生活空間大,小朋友會比較開心,因為活動範圍也較大。但就我個人而言,這兒的生活比較沉悶,在香港可以跟朋友外出一起吃飯逛街看戲,現在基本沒有。我不是一個愛交際的人,在香港已如是,現在來到完全陌生地方,沒有朋友,沒什麼嗜好。我不懂說國語,也是問題。」

移民,是一個重大決定,移居別處,要面對很多現實。尤其是人到中年,面對轉變絕不容易。Eric坦言現在也會擔心:「接下來怎麼辦呢?不可以長期這樣的!」種種的疑問及擔憂一直纏擾着他。他不是一個容易把感情外露的人,外表上看似沒事,內心卻十分掙扎。Eric說:「我以前七時上班,但現在沒有工作,就留在家裏。」他認同,撇除經濟因素,生活也很重要,這邊的生活空間和環境的確比香港好,一般所接觸的台灣民眾,普遍比較親切和有人情味。

Rhonda一家還有兩個小成員,是兩隻可愛小貓兒,當初將牠們帶到台灣,也擔心牠們不適應。

筆者本以為,他們初來數月應最難適應,但Eric卻指不是。「那時忙於佈置家居,不必經常外出,無暇想太多。反而半年後,安頓下來,正式面對沒有工作的日子,那時才特別不適應。」

一年過去,儼如過了試用期。Rhonda與Eric同聲指要開始思考往後路向,才能繼續走下去。他們認為,香港人移民來台灣,首先要解決「如何搵食」,這很重要。Rhonda說:「懂開車、裝修或者烹飪,比較容易找到出路。我們自覺年紀偏大,在台灣較難找到工作,所以沒有積極尋找工作機會。此外,台灣沒有長輩或外傭幫忙,所以其中一人必須留在家照顧孩子。」他們說,如果香港有合適的工作,其中一人回港打工賺錢,待周末才回台灣一家團聚也未嘗不可,又或者,透過網絡平台進行一些精品買賣,再發展其他服務,也可以考慮。

她說:「記得我們當初來到,已有朋友詢問有關移民資訊,但自六月開始,特別是發生嚴重衝突之後,馬上就收到朋友短訊急問如何移民台灣,當中大部分都是考慮到下一代。」她提醒,有孩子的香港人有意移民台灣,要特別留意小朋友是否適應台灣的學習模式和學制。因為很多香港家長重視小朋友學習英語,但台灣使用中文教學,他們是否願意接受?如果不選擇本地中、小學,還有其他學校可以選擇嗎?這些問題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住在Rhonda隔壁的Charles(中)一家也是為了下一代能接受華德福教育,而從香港移民到台灣。

尋回難得的大自然

一個爸,一個媽,千里迢迢出走千里,為的是下一代過更美好的生活。這令筆者想起六、七十年代,從中國大陸來港的難民潮,當中很多也是為了讓家人得到更美好的生活。今天,Rhonda的兩個兒子,早已適應當地學校生活,畢竟他們是孩子,適應力強。兩個兒子入讀的是本地中、小學,不用繳付學費。「我很滿意學校的教學模式及環境,雖然英語水平不及香港,甚至與想像有更大出入,但其他科目的程度差不多。在這兒生活他們能接觸大自然,香港卻近乎零。

「現在他們在學校可以跑跳碰,上自然課能真的跑到草地,親身體驗自然界發生什麼事,小兒子學校旁,一路之隔便是稻田,而他們的同學普遍比較樸素,他們討論的話題也是合乎他們的年紀應該有的。」她坦言偏重小朋友在自然下成長,至於將來他們是否搬回城市居住,待弟弟升中時再作考慮。

雖說是從國際城市搬到鄉郊生活,但Rhonda指孩子的生活面反而比較廣闊,不再局限於學習,還會接觸不同的人、動物和昆蟲等。她相信在這樣環境下成長會更健康。

Rhonda說,現在兩兄弟的關係變得親密。「香港居所小,焦點只放在電視屏幕,這兒沒有電視,位置偏遠,周圍娛樂相對少,空閒時兩兄弟要一起玩耍,自己找樂子。縱然會爭吵,有時弄至哭鬧收場,但至少兩兄弟有時間互相吵架。他們現在住樓高四層的獨立洋房,起初他們不太敢獨自去玩耍或洗澡,現在習慣了,再不用常常要依賴父母。現在每晚一家人能一起吃飯,坐下來聊天,話題增多了,兒子們會多談有關學校的生活,親子關係確是有所改善。」不過,她有時感到兒子仍有點患得患失,不時也會說想回港。「他們現在仍未認識很多很要好的朋友,至於我在未來是否可以認識到一些新朋友,或是可以在這個地方做些什麼,一切仍在摸索中。」

弟弟喬進所就讀的小學,每天下課後會有功課輔導班,老師會留在課室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難。

弟弟的學校開校才十年,校舍設施較為完備。未步入校門,便是一個大運動場及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學生有些在自由地奔跑翻滾,有些正忙於清潔校舍。校園傳來咯咯的笑聲,筆者馬上被他們的快樂感染。

我的快樂校園

宜蘭多山,多雨水,高樓不多,仰天一望,一時陽光耀眼,一時風起雲湧。隨着Rhonda登樓參觀,看她到天台澆弄花兒綠葉植物,吸一口新鮮空氣,是港人難得的悠然。路經客房,更發現一早變成兩兄弟的遊樂室,在香港絕對沒有足夠空間把收藏已久的玩具拿來玩,現在終可將心愛的新幹線火車的藍色軌道連接上,組成彎彎曲曲的微縮版新幹線交通版圖。個性熱情又開朗的兄弟,說到在台灣校園生活,均說頗為適應。兩兄弟都覺得比較喜歡台灣,因為除了學習比較輕鬆,生活的空間也比較大,飲食習慣也不用作出太大改變。他們說待了數月便開始適應這裏的生活。雖然偶然仍會掛念香港,但弟弟說現在香港出現「反送中」事件,暫時不想回去。哥哥則指老師及同學們也有問起香港的情況,他盡量向同學講解事件始末,讓台灣人對此事有更深的認識。

現在就讀國中二年級的哥哥喬靖,開始步入青春期,與筆者聊起來,談吐得體成熟的他,不慌不忙,很帶條理地分享在台灣讀書跟香港的差別。「台灣較輕鬆,香港較忙,經常補課。現在回家,主要是溫習,媽媽會多準備一些溫習卷讓我練習。我快要準備升高中的公開考試,因為現在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可以更專心地讀書。」現時學校只有他是從香港移民來的僑生,起初,同學對他很好奇,會比較多關注他,時間久了,大家便當他和其他學生沒有分別。

哥哥說在香港讀書時很少贏得獎項,到了台灣,想在比賽中拿獎的動力更大。

從前在香港只有700多呎的家,現在住進樓高四層的洋房,二樓本來設有的兩間客房,現在變成兩個孩子的玩樂場。他們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小火車和路軌,一一拼湊出來。

「由於在香港也有學習普通話,所以上課時,聽寫都沒有太大問題,而學習方面,如果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台灣老師會教到我明白為止,而香港老師為了趕進度,不能給更多額外的照顧。在台灣學習,感覺不錯。」他說台灣也有英文課,但沒有香港的進度那麼快。至於台灣同學,除了語言不同,大部分都很友善,大家會關心對方,香港同學雖然也會互相關心,但方式不太一樣。像他跌倒時,台灣同學不但會跑來關心他傷勢,甚至還會抱起他到健康中心作治療,香港的同學最多只會扶起他便算。

哥哥現在每天七時半到校,和同學一起清潔學校,之後大家才開始上課,中午吃完午餐後,再有清潔任務,以及45分鐘午睡時間,到放學前,還有另一次清潔任務。聽着,攝影師跟筆者不約而同很驚訝,中學仍有午睡時間。

喬靖指學生不能離開課室,但可伏在枱上休息睡覺,或者安靜地看書。他一本正經地指出:「一個人的作息時間是很重要的。」在旁的攝影師笑指,在香港午睡是「自發性」的,但在台灣卻是「強迫性」的。

在香港讀書,午餐需要自費,在台灣則是免費的。「學校設有飯堂,我們自備碗筷,每天有三款菜式,可選白飯或麵食,也會提供湯品水果,好像台式的自助餐一樣,你喜歡吃什麼都可以,學校也設有販賣機,出售水、豆漿、麵包和薯片,汽水就沒有售賣。」

在台灣,無論是中小學,學生都要負責清潔學校。

今年唸初中二年級的哥哥喬靖,要為明年升高中的公開考試做準備。

快要準備公開考試的喬靖,提到台灣的課程:「除中英數外,還有社會科,分為地理、歷史和公民。」他指地理及歷史都不會只限台灣歷史,也會講中國大陸,公民主要講現代台灣社會,社會科包含世界各地的地理和歷史,是他最喜歡的科目。

筆者邊聽着喬靖的分享,邊走進他房間。書桌非常整潔,及後發現牆上貼上英文寫作比賽的獎狀,更有縣長親筆簽名。他謙稱因為這兒沒有很多人參加寫作比賽,所以才贏得獎項。他說從前在香港是很少奪獎,來到台灣才特別想拿獎。雖然哥哥口中常常說港台兩地生活分別不大,但是一個人總會隨着生活環境而改變。筆者聽着哥哥儼如成人一問一答,揮灑自如,相信Rhonda來台展開的新生活,確實已為下一代播下美好的種子。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