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防蚊法 大檢閱

Metro Pop

發布於 2020年08月12日00:00

夏天潮濕悶熱,蚊患特別嚴重,被蚊叮後皮膚會出現紅腫,令人痕癢難耐,萬一抓損傷口,更有機會導致皮膚發炎,出現疤痕增生。蚊是香港常見病媒之一,有機會傳染登革熱及日本腦炎,所以出外時最好做足防蚊措施。坊間有不少防蚊方法,但哪種才最有效?不如由皮膚科醫生陳厚毅講解各種防蚊方法,教大家有效地預防蚊患。

降低體溫助防蚊

有醫學研究顯示,因汗液裡所含的乳酸會吸引蚊子,故此做完運動、體溫高或易出汗的人士特別容易惹蚊叮。另外,孕婦體溫比正常人高,小朋友身體散熱慢,加上經常跳動流汗,同樣特別吸引蚊子。建議到郊外時,穿著淺色衣物能有助散熱,流汗後可先行洗澡,沖走汗水及降低體溫,能間接減低被蚊叮的機會。

慎選驅蚊劑

很多人都會選擇使用驅蚊劑防蚊,市面上驅蚊劑,主要分為 DEET(避蚊胺)、Picardin(埃卡瑞丁)及茄紅素(IR3535)三種成分。 DEET 為現時科學上最有效的防蚊成分,有效干擾蚊蟲嗅覺。噴上驅蚊劑後,彷如披上了隱形斗蓬,使蚊子難以識別人體氣味,從而減低被蚊叮的機會,而且持久度高。不過 DEET 氣味濃烈,具刺激性,如濃度過高,有機會令人出現頭痛、氣管收縮及眼睛腫痛等過敏反應。所以建議選擇 DEET 濃度不多於 10% 的驅蚊劑,小童每日最多使用一次,成人則一日不能超過三次。Picardin 及茄紅素的防蚊原理跟 DEET 相若,雖具一定驅蚊效果,但時效相對較短。兩者並無刺激性味道,引發敏感症狀的機會較低,適合較敏感的人士使用。

防蚊手帶保護性低

很多人到戶外時會戴上防蚊手帶或貼上防蚊貼,這類產品是利用不同的振動波長或氣味達到驅蚊效果,但其保護範圍有限,未能大範圍發揮功效。如只在右手戴上防蚊手帶,左手則未能受保護,所以需要在身體不同部位戴上防蚊帶或貼上防蚊貼,才能保護全身。但其好處是在使用時不會與皮膚直接接觸,能減低敏感機會。

天然用品時效短

坊間亦流傳著不少偏方,聲稱利用橙皮、蒜頭、香茅、薰衣草精油等可以防蚊,但成效不大,而且有效時間短暫,持續使用半小時便需要再次塗抹或更換。雖然產品標榜天然、有機,不過所用的原材料本身有機會引致身體敏感,所以使用時要多加留意。

陳厚毅

皮膚科專科醫生

TEXT:ELIM

PHOTO:網絡圖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