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醫路同行:痛風不治本 頑「石」纏身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07月12日18:56 • 發布於 2020年07月12日20:30
戒口防復發——預防痛風石復發才是治本方法,包括減少進食高嘌呤食物、限制飲酒、多喝水、多運動及依從醫生指示服藥等。(資料圖片)
戒口防復發——預防痛風石復發才是治本方法,包括減少進食高嘌呤食物、限制飲酒、多喝水、多運動及依從醫生指示服藥等。(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50歲的阿文任職銀行,患上痛風病已有7年,他控制病發也頗有心得,每次關節一開始發痛時,便即時服用消炎藥及秋水仙鹼藥去控制炎症反應,痛楚慢慢便會消失,阿文自豪自己能夠「克服每一次痛風發作」。可是,隨着一次又一次病發,身體多處關節變得肥大,尤其是雙手出現一顆一顆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腫塊,手指慢慢變形,活動不良。

醫生多年來都勸阿文服食降尿酸藥,但他一直拒絕長期服藥。有一天,他發現左手食指的腫塊破裂潰爛,流出白色糊狀物質,而右手中指突然不能提起。阿文患上痛風病伴隨的「痛風石」,併發左手食指痛風石潰爛及右手中指肌腱被痛風石侵蝕斷裂。

沉積破壞骨骼皮膚內臟

痛風病很普遍,每100人有1至4人患上,此症與體內積聚尿酸有關。正常人體內尿酸,八成由本身體內的嘌呤(purine,又稱普林)代謝產生,兩成由食物中的嘌呤分解產生。尿酸會經腎臟和腸道排出體外,但如果腎排泄或腸道分解代謝功能出現問題,或進食大量高嘌呤食物,便會增加體內尿酸水平,導致尿酸鹽沉積於關節中,尿酸鹽晶體誘發炎症,產生痛風關節炎。

痛風石是尿酸鹽結晶沉積於軟組織而形成的結節腫,有時透過皮膚可見到白色或淡黄色晶體。它通常沉積在關節軟骨、滑囊、韌帶、肌腱、關節附近骨頭、皮膚,甚至腎臟、心肌等。它會侵蝕破壞組織,導致骨骼及關節畸形、骨折、韌帶及肌腱斷裂、皮膚潰破不癒甚至內臟破損。

服藥降尿酸 戒口多飲水運動

痛風石源於體內尿酸過高,超過七成痛風石患者,血液尿酸水平高於11mg/dl,而正常男性尿酸值應低於7mg/dl,女性則低於6mg/dl,患痛風石的病人,目標血液尿酸值更應低於5mg/dl。然而,即使患者嚴格戒口,也只能將血液尿酸值降低1至2mg/dl 。因此,治療痛風石,必須服用降尿酸藥物。

阿文最後聽從醫生建議,乖乖服用降尿酸藥,待降低血液中尿酸值後,接受手部手術,痛風石被切除乾淨,關節韌帶和肌腱也成功重組,潰爛及侵蝕的皮膚被切除並以皮瓣覆蓋傷口。手術並不能根治痛風石,預防痛風石復發才是最重要的治本方法,包括減少進食高嘌呤食物、限制飲酒、多喝水、多運動及依從醫生指示服藥等。阿文術後傷口癒合良好,雙手功能也比之前大有進步,他現在已深深明白依照醫生指示服藥的重要。

文:黃詠儀(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骨科專科醫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