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轉化六四:是悼念也是抗爭 移民港人鍾慧沁在台灣接棒 盼成橋樑連結港台力量

明周文化

更新於 2020年06月05日15:09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5日13:26

悼念六四無大台,在警車重重戒備之下,點點燭光,依舊照亮維園。下一年的燭光是否依然,誰能保證?

那邊廂,在台北的自由廣場,逾二千人集會悼念,移居台灣的林夕和林榮基皆有出席。沒有政黨,沒有團體,只有一個發起人,她是香港人鍾慧沁。

「我無法想像,一個不能燃起燭光的香港。作為一個香港人,我有責任在台灣接棒,點亮燭光。」鍾慧沁說。

 越過三十一年  廣場生命的連結

移民台灣快兩年,鍾慧沁一直積極參與台灣社運,曾在一次遊行下跪呼籲台灣人投票。從此,成為台灣社運之中,其中一個代表香港的面孔。她在台南開了一間支持本土農業的綠色餐廳「蝸篆居」,定期舉行放映會及攝影展等文化交流活動,兩年下來,成為關心台港人士的聚腳地。

延伸閱讀:【台南廚娘】開餐廳也搞社運    移民一年後再問:離開,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嗎?

本來,鍾慧沁一直在等待台灣的公民團體舉辦悼念活動,可是疫情影響,以往主辦的單位未能籌備在廣場悼念活動。她決定自己來。「死難者都是在廣場上失去性命,我們一定要在廣場上點起燭光。」她第二天就在餐廳的Facebook專頁上發文說:「你能想像無法燃起燭光的香港嗎?讓我們在台灣接棒。」配上一張在維園集會的燭光相片,附上一句:「沒有大台,請自備蠟燭。」

「我只是想在當晚,與更多香港人在一起。」她預算大約只有數十人參與,沒想到,帖文愈傳愈遠,得到上千人支持,逾八百次分享,甚至引來傳媒關注。響應者除了香港人,還有台灣人。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大台」

無論在台灣還是香港,主辦單位通常只會邀請嘉賓上台發言,但鍾慧沁這次安排了「自由發言」的環節,開放給在場所有人參與。「沒有大台,每一個人都要行出來,都可以傳達自己想講的信息。」

晚會的規模超出鍾慧沁所料,她對於背後默默幫忙的公民團體表示感激。對方尊重她不想有大台的意願,改為招募志同道合的義工,以個人名義,協助籌組晚會。有人可能因為三十一年前的「六四」前來,有人可能因為太陽花學運前來,也有人可能因為支援香港的抗爭前來。「每一個人與『六四』的連繫都有所不同,我只是希望大家明白,歷史是一種養分,抗爭的力量會互相影響。」

發言者當中,台灣教授吳仁華是當年「六四」的見證者;也有來自香港的林夕和「銅鑼灣書店」的林榮基。然而,最觸動鍾慧沁的,是一位老人家的發言。他由三十一年前的「六四」,講到三十一年後的「反送中」。同樣的六四晚會,在今年,多了一重意義,不止是悼念當年在北京遇難的學生,還有對香港前線抗爭者的聲援。「他說中了我內心的想法,我希望大家記得,為了抵抗同一個政權,不同年代,都有人甘願付出生命。」

林榮基

林夕

晚會屬於台灣  也屬於香港

晚會上,唱了四首歌:《自由花》、《美麗島》、《島嶼天光》和《願榮光歸香港》。歌曲本身分別代表了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二○一四年的太陽花學運,以及有二○一九年的反送中運動。語言上,出現了粵語、國語和台語。「我希望這一個晚會,同時屬於台灣人和香港人。我由衷感謝台灣人,接受我這個台港人的邀約,讓我自在地站在自由廣場辦這場活動。」

過去兩年,她一直以移民台灣的港人身份,應邀出席各種社會運動的場合;今年的六四晚會,是她發起的第一個公開活動。「我覺得,自己被深深接納成為台灣人。」

發起人鍾慧沁

去年領取台灣身份證之後,她在專頁公佈消息,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客,都留言歡迎她成為台灣人,表示「台灣很安全,你不用擔心。」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港台民間交流的其中一道橋樑,就像她開餐廳,以台灣食材加上港式烹調體現港台文化,「這一直是我前來台灣的初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