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焚書成陶喻脆弱的歷史 尹麗娟等三人展「她們在香港做陶」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20年07月10日02:31 • 發布於 2020年07月10日02:30

乍看之下,以為展箱中放著的是一本被燒焦的書,但其實是陶。這是本地陶藝家尹麗娟的陶書作品。對於或面臨焚書坑儒的港人而言,如今看這系列作品也許別有一番感受。 

「她們在香港做陶」李慧嫻、尹麗娟、謝淑婷三人展今日(10日)於藝廊 Touch Ceramics 正式開幕,展出尹麗娟的陶書系列作品「Fragile History」。尹麗娟將書本每一頁都抹上泥漿,經過上千度高溫燒製後,紙張化作灰,泥漿燒成陶,變成一本沒有字的「陶書」。

「以前我們看書,是為要看書中的文字,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沒有字的陶書呢?」展覽簡介中寫道,這是藝術家留給大家的問題。  

Touch Ceramics 創辦人王森(Enders)向《立場》表示,這次的「Fragile History」(脆弱的歷史)包含新作與舊作,有曾在印度雙年展展出、由印度文化古書製成的,亦有兩份由已經被時代淘汰的黃頁製成的最新作品。Enders 透露,尹麗娟原希望用 1997 年以及 2003 年的黃頁製成陶書,因這兩個都是香港歷史上相當重要的時間點,可惜最終只能找到 2003 年及 2008 年的黃頁。

然而,Enders 認為作品的有趣之處,就是當書燒製成陶後,無論是什麼年份的黃頁,看起來都是很相似的,無法單從作品表徵辨別其原貌,但同時無法改變其作為該年份的黃頁的本質。他說,這種虛與實之間模糊狀態,正正是藝術品的魅力。

尹麗娟則形容創作「Fragile History」的過程,很像在做一份標本,為書本抹上泥漿的方式亦與做標本相似。她表示,這些作品就像將過去、現在變成一本看似脆弱的書,又將生活與時間壓縮保存在同一個時空裡。 

尹麗娟總是擅長將日常物化作別具涵意的陶藝作品。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 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 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 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Fragile History」圖片由 Touch Ceramics 提供

除了尹麗娟外,是次展覽還有李慧嫻與謝淑婷兩位當代陶藝家的作品。謝淑婷以細緻的白瓷作品表達對「母愛」的理解,她把孩子的衣服變成一件件白瓷作品,衣物上的細節如蕾絲、線頭、針織紋路等均清晰可見。李慧嫻則以其標誌性的泥陶偶呈現生活中無憂無慮的時刻。

謝淑婷 作品
謝淑婷 作品

謝淑婷 作品

謝淑婷 作品
謝淑婷 作品

謝淑婷 作品

李慧嫻 作品
李慧嫻 作品

李慧嫻 作品

李慧嫻 作品
李慧嫻 作品

李慧嫻 作品

 

她們在香港做陶——李慧嫻、尹麗娟、謝淑婷三人展

日期:7月10日至8月9日
地點:Touch Ceramics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