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港版「黃飛鴻」與時並進 舊式醫館藏武林高手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08月14日19:00 • 發布於 2020年08月14日20:30
呂烈醫館有超過51年歷史。呂玉英(左)傳承了爸爸呂烈的醫術和武術,武館工作則交由弟弟呂德榮(右)負責。(蘇智鑫攝)
呂烈醫館有超過51年歷史。呂玉英(左)傳承了爸爸呂烈的醫術和武術,武館工作則交由弟弟呂德榮(右)負責。(蘇智鑫攝)
1983年醫館地舖開幕時,在電影中飾演黃飛鴻的關德興(前排左三)也來剪綵。(蘇智鑫攝)
1983年醫館地舖開幕時,在電影中飾演黃飛鴻的關德興(前排左三)也來剪綵。(蘇智鑫攝)
呂玉英(圖上)傳承了爸爸的醫術和武藝,小小年紀已參加國術表演。(蘇智鑫攝)
呂玉英(圖上)傳承了爸爸的醫術和武藝,小小年紀已參加國術表演。(蘇智鑫攝)
輔助支架:圖中兩支金屬支架,左面較高的款式用來托患者的手,較矮的用來托腳,方便做手法治療。(蘇智鑫攝)
輔助支架:圖中兩支金屬支架,左面較高的款式用來托患者的手,較矮的用來托腳,方便做手法治療。(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黃飛鴻》電影中,德高望重的黃飛鴻,醫術和武術同樣了得。從前香港武風興盛,也曾出現不少醫武兼備的跌打醫師。但隨着中醫專業化,在醫館拜師學醫、懸壺濟世的故事自此成絕響。記者在醫院、西醫診所林立的九龍城找到兩間歷史悠久的醫館,館中的資深中醫醫武雙全,可能是碩果僅存的港版黃飛鴻。

「師傅,如果我有本事行8層樓梯,我就不用來搵你醫腳啦!」今年60多歲的呂烈醫館第二代負責人註冊中醫呂玉英,憶述1970年代一個有腳傷的客人向爸爸投訴醫館位置不理想。「醫館於1969年開幕,起初位於現址大廈的8樓。由於大廈沒升降機,爸爸有時會借用當時地舖一間士多的空間來治理行動不便的病人。」後來士多結業,呂烈於1983年買下舖位開館,客人便不用再受爬樓梯之苦。

為大力士、練拳師兄弟療傷

呂烈是著名鴻勝蔡李佛拳派的教武師傅,在空餘時間授武。呂玉英說數十年前,教功夫的人通常識跌打,原因是他們常切磋而受傷。不過,她說爸爸的跌打技藝不是從其蔡李佛師父崔章所學,而是學自崔章的一名蔡李佛徒弟。呂玉英是呂烈的大女,除練得一身好武功,小學時已開始在醫館學師,在爸爸身邊做小助手、傳承醫術。

當年她的實習機會不少,師兄弟練拳受傷都由她來治理。不過,醫館主要客人其實是區內一班「大力士」。「醫館位於九龍城,以前附近有機場,有很多從事物流業的人幫襯。他們從事體力勞動,時有損傷扭傷。」不少跌打醫館都會擺放人體骨骼模型,方便向病人解釋傷勢。「當年我學師時沒這些模型,又未有互聯網,對人體骨骼的認識都是靠爸爸口耳相傳。病人斷了鎖骨他便指給我看,邊做邊學。」她說爸爸起初會先處理好八成的治療工作,把餘下兩成交給她善後。隨着她醫術進步,所負責的部分便愈來愈多。香港搵食艱難,呂玉英長大後也不能像電影中黃飛鴻般專心懸壺濟世、行俠仗義,大清早要往區內的製衣廠工作,下班後才回醫館幫手。

1999年實施的《中醫藥條例》規定,完成全日制課程、通過執業試才可在港成為持牌骨傷科中醫。呂玉英說當時不少老中醫受影響。「條例容許有最少15年執業資歷的醫師豁免考試,我和爸爸雖獲豁免,但治療方法卻多了很多限制。」她說以往跌打師傅會自製跌打茶、跌打丸給病人口服。「我們當年沒有專修內科,之後沒有再開口服藥給客人。」她說新規管對病人有更多保障,中醫看症時亦格外留神,註冊後也要按例不斷進修,最近因疫情改為網上教學。「課堂中接觸很多爸爸當年沒教的東西,除了解剖學,還有紫外線燈等輔助儀器,都幾得意!」

樂意學新技術 中西醫互助

香港以往武館林立,上世紀70年代常有比武的消息,呂玉英爸爸的武館也有派員參加,間接帶動了跌打醫館的知名度。呂玉英說70年代市民對西醫還未有很大信心,一般人仍依賴跌打。但隨着急症室服務普及,跌打醫館處理急症的角色漸被醫院取代。「自此,市民有外傷會先往急症室,之後再來找跌打師傅調理。我們已很少處理骨折的新症了。」她憶述爸爸以往替傷者駁骨時,正位、敷藥後會用木板固定有關部位讓筋骨癒合。「這方法要求傷者不可胡亂拆走木板,但用來治理小朋友會有點困難;還是鼓勵他們往醫院打石膏,保證拆唔到!」

面對時代轉變,她說當年爸爸想法開明。「他可憑觸覺檢查病人的關節是否成功復位,但有需要時也會叫傷者照X光,因他認為應善用科技去保障傷者利益。」她說爸爸當年在區內有個西醫朋友,會互相介紹客人。「爸爸會把骨折、出血的新症推介給這個朋友,而對方又會把扭傷、瘀腫的病人轉介給爸爸。」

呂烈在2005年辭世,呂玉英便接管醫館工作。「沒辦法,我是大女,一定要承繼爸爸衣缽。」呂烈育有5女1子,呂玉英是大家姐,和排行最細的弟弟呂德榮分別接手發展醫術和武館的工作。「做家姐責任好大,面對家族使命壓力不小。」她說父親沒收其他跌打徒弟,所以對她特別嚴格。「他教功夫要求高,要求我們馬步要站穩;而他教授跌打時,對手法手勢、力度亦很執著,為我打好了基本功。」骨傷科工作體力要求高,甚少有女性入行。呂玉英習武多年,優勢除了力量充沛,亦比男中醫較方便接觸女傷者的敏感部位。

治療需毅力 要彼此信任

醫師會用跌打酒或跌打油在病人的瘀腫患處按摩,並貼上敷料消腫去瘀。以往不少跌打師傅會自製跌打酒和敷料,學武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招式,而每個跌打師傅都有自家的敷藥處方,會按個別傷者的受傷程度、類別而用藥粉開水混合出敷料。貼敷料和學功夫一樣,欲速則不達。「貼敷料要貼在患處起碼8個小時,才有足夠時間讓藥力滲透。」

學功夫要有恆心,傷者接受治療也要有毅力。呂玉英說療程一般要敷3劑藥。「有些人敷了一劑後,見痛楚紓緩以為好番便不再覆診,結果未能根治;也有些人敷一劑後以為無用便不再來。其實敷藥是個過程,每次覆診都要調整分量,病人和醫師間要彼此信任。」她說骨傷病人以熟客居多。「大家像交朋友,你做得好下次會再搵你,甚至介紹朋友來。」她說跌打受法例規管,不能賣廣告。「我們的醫館並非位於旺區,多年來是靠武館舞獅出隊,或參加社區派米活動時送贈跌打油讓人認識。」她說全日制中醫學生畢業後,大多會選體力要求較低的針灸、內科範疇執業,很少人會專注發展較吃力的骨傷科。她自己的女兒對醫武都沒有興趣,慨嘆香港新一代鍾情武術的人不多,同時兼備骨傷醫術的人更買少見少了。

文:呂瑋宗

編輯/林曉慧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