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財經評論】中美經戰無回頭 化解困局靠自強

on.cc 東網

更新於 2020年07月08日14:44 • 發布於 2020年07月08日14:44 • on.cc 東網

中美貿易戰開打已逾兩年,雖然今年初簽訂首階段協議,但隨着疫情衝擊,雙方角力範疇已擴至科技、金融等領域,一場更全面、更持久的鬥爭已屆白熱化,當全球經濟兩強選擇抗衡,勢將改變一體化格局。面對美國霸權主義和政經制裁,中國得積極構建和鞏固自己的「主場」,期盼透過優化內部供需運轉,保持競爭力,以抗衡美國圍堵。

過去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地能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然後集中一地組裝產品銷售,在產業成本優化和市場最大化下,全球貿易蓬勃發展,使經濟保持相對高速運行,惟始終各地優勢和資源不盡相同,久而久之難免產生摩擦。以高產值的電子消費品為例,美國享有技術優勢,能利用新興市場低廉的勞工及土地成本將利潤最大化,藉進口價廉物美的日用品維持低通脹,可新興市場的製造業僅能賺取微薄利錢,且須面對勞工福利被剝削、資源透支、污染,以及經濟掌控於發達國等問題。

中國過去數十年來作為「世界工廠」,隨着經濟發展至樽頸階段,若要過渡至成熟體系,就需要推動製造業升級改造,發展自主技術。可這正正觸及美國核心利益,故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絕非偶然,首階段協議雖已簽紙,但中國既要承擔購買大量美國商品,又要就部分出口至美國的商品繳付額外關稅,還有5G技術發展受阻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成為針對對象,角力沒有緩減,反而不斷升級。

因此,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無可避免地全面開打,中國能否跨過這道坎,將成為未來崛起的關鍵。保持合縱連橫的對外策略,避免孤立,固然是應對圍堵之策,惟現實是美國的霸主地位非省油的燈,面對其步步進逼,中國可以主動做的是「自強」,包括盡快減少依賴進口技術及強化內部市場機制。對外是透過科創板,讓內地龍頭科企有融資渠道抗衡海外巨企;讓中概股返回香港上市,應對在美風險。對內是加快金融改革開放,營造可觀的發展機遇來吸引各路資金,既可化解美國抵制,又能增強談判籌碼;更重要是加快發展數碼貨幣,以領先世界的方式協助加強宏觀調控、為新經濟締造更有利的環境。

回看當年俄羅斯遭美國制裁,靠的就是本土市場和進口替代熬過來,更何況中國擁有14億人口,倘能善用,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內部需求基礎。說到底,大國崛起得靠自己,不懼戰、不畏戰,因這是必經階段!

東網網站 : https://on.cc/

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