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編輯點滴】陶土學 與自然虔誠交流

明周文化

更新於 2020年08月14日04:03 • 發布於 2020年08月14日04:03

年初心血來潮,獨自叩門報讀陶土課程,不經不覺間,一上已是大半年。工作室藏身小小角落,但有大落地玻璃門窗,淡橘色的空氣裏瀰漫着純粹的清新氣息。

起初是純手捏,捏了隻掛耳杯子,瑕疵滿滿,紋理可觸,像是彎彎繞繞的心思;想造成感覺可以吃掉的甜點,於是點上大小海藍波點,成品被友人說是珍奶杯。不借助機械的力量,少了生硬,多了溫柔。後來在拉坯、修坯、上釉循環裏,不斷重複練習,即使技藝尚欠,也有了值得驕傲的個人風格。

釉藥測試,應該是最耐人尋味的實驗過程。老師說,每次入窯,不同位置及溫度下,呈色都會產生奇妙的變化。你永遠無法設定,每一件器物將有怎樣的釉變。冷色不冷,反會淺淺地鋪陳開綢緞一樣的柔軟;夜海的黑不黑,可以在遙遠夜空上塗幾粒星,或意外掛輪明月,讓它如泉眼,洋洋灑灑淌下一地清輝。塑物在於想像,手拉的杯盤碗碟,全部,獨一無二。

隨心摸索是老師的放任,細節的不完美,也可盡意擁抱。用指尖蹭蹭那些小凹陷小水泡,去記得,每個黏稠、緩慢流動的塑泥工序。我時常覺得,那是一段又一段,與自然虔誠交流的對話。

《聖經.舊約.創世紀》中,神命定阿當、夏娃:「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中國傳說又有女媧用水和着黃泥,按自己模樣摶土造人。微如塵埃的泥土,其實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上帝用它捏出血肉,我則用它製作日常器皿,盛載生活尋常點滴,然後靜下來沉澱。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