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把台灣茶當紅酒賣 為烏龍茶定居台灣的美國人

CSR@天下

發布於 2018年03月09日07:43 • 顏和正

Andy Kincart提供

「製茶看發酵跟烘焙,綠茶零發酵,紅茶則在另一端,烏龍介於中間。」
「紅茶是全發酵,不是烘焙喔。烏龍茶發酵介於兩者中間,再加上一些烘焙。」
「高山茶約只有10%~20%發酵,比較接近綠茶。」

跟金安迪(Andy Kincart)聊天,不免汗顏,怎麼一個美國人對台灣茶的了解,比台灣人還要多?其實不必太過意外,因為他正是一口茶(Eco-Cha)賣茶網站的創辦人。這個成立於2013年、以外銷海外市場為主的台灣茶品牌,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嚐到台灣烏龍茶的美妙滋味,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等地。

「我喝台灣茶已經20多年,我想讓我認識的茶農知道我很支持他們,不光只是自己喝,還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來自加州、今年52歲的金安迪,愛台灣的方式就是把台灣茶推到世界的舞台上。

賣茶像賣酒,每口餘韻都是不同滋味

一口茶賣的是所謂的「特殊茶」。相較於供應給連鎖品牌或茶飲市場的大型茶園,「特殊茶」來自年產量400台斤以下的小茶園。這些茶農依循傳統,各有自己的獨特製法,每一批茶都會因為季節、天候有所不同,創造出滋味口感各有千秋的茶。

「就像葡萄酒一樣,每個地區、每個品種、每個年份都不同,每一瓶酒都是獨特的,這樣才有趣。茶也是一樣,去年夏天跟今年冬天的茶有何不同?製茶方式的特別之處?這些都是說不完的故事,」對他來說,賣台灣茶就像賣紅酒一樣,因為每個茶園都各有歷史、每批茶都各有特色、每口餘韻都各有滋味。

相較之下,大規模商業運作的茶園,為了追求一致的品質,多半是採取高山茶的輕發酵做法,流程比較簡單,多半也有標準作業流程(SOP),對人力與技巧的要求也比較低,主要的差別是在茶葉本身的品質,而不是後續的製法技巧。

要賣工匠手藝的獨特,不賣星巴克的一致

「不是說超過400台斤就一定是按SOP製作,但大量生產比較像星巴克,味道相對一致。特殊茶每家的做法不同,味道層次比較豐富,我覺得這才真正代表台灣茶的特色,」他要賣的是「工匠手藝」的獨特感,而不是「工廠量產」的一致性。

這跟他與台灣茶的結緣源起有關。讀心理學的他,在大學時代就對講求身心平衡的中醫、禪宗感到興趣。1989年大學畢業後,他先到台灣旅行,1991年又回到台灣學中文。經由熱愛中國文化、甚至已經學到易經八卦的外國室友介紹,他來到南投鹿谷,跟台灣茶有了第一次接觸,深深觸動他的內心。

「台灣人邀請你到他們家,桌上擺出茶具泡茶請你喝,我從沒看過那些茶具,是要做化學實驗嗎?哈哈,沒有比什麼比這更能說明台灣人的好客,」之前從未喝過烏龍茶的他說,「第一口喝下去的感覺,仿佛所有的知覺都被放大了,感官更清明剔透。」

戀上台灣茶,從興趣變志業

他對烏龍茶一「喝」鐘情,開始週末騎著摩托車,跑到南投拜訪茶農,買茶、喝茶、交朋友,逐漸變成台中外國人圈中的「Tea Andy」。後來他回到洛杉磯,卻發現當地買不到這樣的台灣茶。於是,他在1997年成立了一個賣茶網站,將烏龍茶引進美國,可說是一口茶的濫觴。

「其實比較像是興趣,甚至不是一個兼職工作,」當時擔任指壓按摩師的他說。

金安迪始終無法忘情台灣茶,在往返幾趟的旅行後,他自2005年開始在台灣長期定居,在去年拿到了永久居留權。「我支持台灣,特別是台灣茶,因為我愛上台灣茶,因為我住在這裡,沒有其他的原因,」就像愛情一樣,戀上茶也可以如此簡單。

回到台灣後,他以教英文維持生計,並持續拜訪茶農,更加了解茶的故事,又看到大型商業模式的日益盛行,讓他興起創業念頭,想將推廣台灣特殊茶的興趣變成志業。他還去靜宜大學唸了MBA,以台灣傳統茶的永續經營寫成碩士論文,終在2013年跟來自加拿大的法瑟吉(Nicholas Fothergill),共同創辦了一口茶(Eco-Cha)。

靠品質不靠產量,跳脫價格戰

Eco(ecology生態)這個字,點出了其創業理念:永續。從市場面來看,永續意味著長期的發展條件。特殊茶因為製法需要投資技能與時間,比較難以複製,在市場上具備長期競爭的差異化優勢。相較之下,製法單純、較易複製的高山茶,進入門檻低,味道較不具獨特性,產地也難分辨,現在就已經面對來自中國、印尼等便宜茶的競爭,很容易淪入價格戰。

「台灣茶只能靠品質而不是產量來差異化,」他說。

永續的另一個面向是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加入「1% for the Planet」(捐1%給地球)的一口茶,選擇小茶園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其多半是利用已久的農地,不是為了商業開發而新開墾的高海拔農地。而且這種大多是家庭式經營的茶園,工廠都在自家或茶園附近,採用的栽種方式,就算不是有機,也是友善環境的農法。

「他們不用很多化學肥料,最後都有檢驗。除草劑不能用,因為會殺死土壤,這不是永續做法。一旦被發現有用,就再也沒有生意。我從來不用擔心這個,因為我會去看茶園,確定他們有沒有用,」茶葉達人不只懂茶,也要負責任地賣茶。 

不只賣茶,還賣故事與文化

一口茶的來源,除了少數透過熟識的人採購之外,其他是由他親自拜訪茶農,有時甚至從栽培、摘採、揉烘都參與,讓他對產品瞭若指掌。「我的來源不到10家,不算多,因為我選的每種茶都有理由,口味、品種、或是傳統做法。我對產品的了解夠深,讓我知道我可不可以負責任地賣這個產品,」他說。

這些深入互動,也都變成網站上每款茶的內容——茶農的家族故事、每批茶的特色、栽種農法、製茶方式、品嚐方式等等,比一般賣茶網站標明的基本資訊,更為豐富與個人化,因為一口茶賣的不光只是茶,還有背後的故事、生活態度、與歷史文化。

除了網站資訊外,他們還計劃推出一個類似日本《東北食通信》的活動,加入的會員不僅可以收到茶,還有文字與線上影片,介紹這款茶的背後故事,讓客人(絕大部分是外國人)在品茶的同時,還能深入了解台灣茶的產區、傳統、品茶方式等。

從供應商變教育家,把Cool茶推給世界

「我喜歡當教育家更甚於供應商,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東西,我比任何人都有辦法用英文來說出這些故事,」故事永遠都是最有利的行銷工具。

從公司營運來看,一口茶仍面臨挑戰,因為財務只是打平,金安迪還得兼差教英文。但是他並不氣餒,因為築夢的人必須勇敢,而他的夢想就是要讓世界看到台灣茶。

「如果要靠賣茶賺錢,我可以買賣大量的茶、寫廣告文宣等,但我不想這麼做。我想在茶園跟茶農聊天、學習,我想告訴他們,你做的是件很Cool的事,我想把你的故事告訴其他人。對我來說,這就是在推廣台灣文化。即便還沒賺錢,我還是要繼續做,」金安迪說。

>>更精彩「愛台灣的外國人」報導即將推出,立即訂閱電子報,與愛台外國人一起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好!

【更多外國人愛台灣】
「我不喜歡聽到別人批評台灣」──讓員工變幸福,是美國律師譚璧德愛台灣的方式
「領到永久居留證時,我坐在路邊哭了」──每年繳20%稅給台灣 A-Lin的阿根廷爵士樂手只為圓夢
兩倍薪水也拉不走──日籍女婿踏遍全台,只為留下無毒環境

【更多1% for the Planet】
譚璧德:用1%的收入繳「管理費」給地球 我覺得很值得!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