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品茗好日/燒陶與茶的相對論

日日好日 X 雜誌

發布於 2018年07月03日04:55 • noreply@blogger.com (日日好日)

圖 JJ 文 Finn


轉眼間,大地褪去寒風颼颼地凜冬,季節更迭進入盎然春日,時間不斷地向前流動,傳承,如果只是一味承繼傳統技藝而沒有突破創新,一切便毫無意義。從1997年起,第二十四代的吳明儀開始承接家業,並以祖父吳文生為名創立「文生窯」工作室,承襲自滿清末年便開始發展的製陶祖業,在新的時代裡以茶會友,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發揚柴燒陶工藝之餘也更廣為人知。

從二十歲出頭就開始參加陶藝比賽,屢屢獲選全國第一名的殊榮,一路上曾有許多老一輩的長者分享經驗,述說著應該把作品以量產販售,透過商業行為賺取金源,才能將品牌延續下去;然而,個性裡有些反骨因子的吳老師則始終堅持手工訂製,他談道:「若所有人都選擇以相同模式經營,那怎麼會有創新呢?」,因此秉教育傳承為本質,在家族百年精湛的工藝之下仍持續專研技術。


代表著吳明儀老師作品的「無題」


對於祖業傳承,吳老師不僅在技術方面精進,也鑽研東方茶文化中的「藏茶轉韻」,這是一種使用陶製容器貯放茶葉,藉由時間流逝而昇華茶葉韻味的工法,然能夠達到優質老茶的情景卻相當少見,其中的癥結點就在於陶製茶倉的燒成溫度;他在研究所攻讀碩士期間,前後準備十個以不同溫度燒成的實驗茶倉,並在不同階段性取出茶樣予以評鑑,終於發現在攝氏1200度下燒成的陶製茶倉,可以將茶葉儲存九個月不受潮,空氣藉由陶器的孔隙逐漸釋放且氧化,就能達到優質轉化的效益,釀泡出的茶湯才會好喝,如此歷時六年歲月淬鍊陶藏茶的成果,也將茶葉提升到值得藝術珍藏的境界。

做茶,如同作陶般,從練土、拉壞至塑形、上釉、乾燥等等,如此道道工序兩者皆相同細膩,從茶具陳列的位置起便相當講究,泡茶首先要溫壺溫杯才不使茶湯因低溫而減弱香氣,每一步驟都需要放慢速度耐心進行,節奏緩慢卻和諧,於浸泡頃刻間彷彿急躁的心境也隨之和緩,伴隨來自大自然的啾啾鳥語品下茶茗,清香韻味洗滌身心,完美結合茶陶文化。



                                                     210公分高的巨型陶藝,以鮮少的黑釉著色


展區以年代為區分介紹製陶歷史 自電子修護科畢業的他,遇到困難必定深掘問題癥結點,並加以解決,進而獲取製陶的深度知識,在創作路途上更懂得如何突破傳統。如同1996年所研發的高難度技術「銅紅綠窯變釉」,便是藉由掌控窯內微妙的氣份變化,將銅紅與銅綠此兩者燒成工法完全相異的釉色,僅經過一次窯燒,就能同時呈現於同一坯體上,縱使失敗率高,仍然成功演繹紅、綠抑或藍等三色共存之鉅作,如此埋首研究而成的精湛工藝,吳明儀老師也不藏私地公開製程工序,但因為難度極高且不好仿製,也讓他躍然成為領域中首位突破傳統工法的領導者。

陶藝師吳明儀(左),茶藝師賴秀桃(右) 陶藝絕非只是裝填物件的器皿,吳明儀也不只是單純延續世代家業而已,懷揣骨子裡的反叛因子,走向前人不曾開墾的蠻荒之地,在文生窯裡用實際測試驗證新理論,他用時間,反轉柴燒陶工藝的傳統工法、規則甚至創意桎梏,不再墨守成規,每一次的實驗都證明世界是可以被改變的,爾後也將繼續用創作顛覆傳統陶瓷產業,實踐教育傳承的理想。

文生窯
新北市鶯歌區永吉街39號
02 - 2679 - 9118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