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當熬夜工作是為了周末陪孩子,就很值得...新的一年,先學會放棄「工作生活」平衡吧!

商周.com

發布於 2018年02月22日01:59 • Brooke Mcalary
當熬夜工作是為了周末陪孩子,就很值得...新的一年,先學會放棄「工作生活」平衡吧!

跌跌撞撞踏入慢活的過程中,我不停問自己一個問題,而這也是近年來許多人一直問我的問題:生活已經夠忙了,怎麼可能有空慢慢來?倘若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那麼「慢下來」是否會變成另一件必須完成的工作?徒增一種「做不好會心生愧疚」的困擾?

提問的人其實是想表達:我看了你的建議,也很想照著做,但我怎麼可能撥出時間?光是要讓每顆球都維持在空中,就夠手忙腳亂了,哪有過慢活的餘地?確實不可能。

不過,你可以選擇不同時把所有球拋到空中。這是我當初詢問如何實現慢活時得到的回答。什麼意思?不同時把所有球拋到空中?開什麼玩笑?不這樣做怎麼證明我「很厲害」?事情怎麼可能做得完?

我花了很久才接受這個答案,而且我發現答案就是這麼簡單。別想要同時讓所有事情盡善盡美,試著接受一種不穩定的平衡。

我以前想像「平衡」是一張有兩隻腳的凳子,一邊代表工作,一邊代表生活,對兩邊的關心與重量要一樣才站得穩。如果我為生活付出太多時間凳子就會垮下,反之亦然。

你能想像好好待在凳子上有多費力嗎?你知道光是維持兩邊的平衡,讓凳子站直有多困難嗎?更別說工作和生活很難一分為二,兩者也並非人生的全部。

某年母親節,班恩和孩子送我一條走繩(slackline),那是一條5公分寬的尼龍帶,像一條扁平狀的鋼索,拉緊帶子兩端固定住即可使用。這一條走繩有10公尺長,我們把兩端固定在後院的兩棵樹上,離地面30公分。

玩法是從繩子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過程中設法維持平衡。你可以在繩子上轉身、跳躍,甚至做瑜珈,有趣之餘還能訓練核心肌群,只是比想像中更困難。

我站上這條晃動的繩子,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走,身上每一條肌肉都繃得很緊,隨時調整重心。我必須全神貫注地進行,眼睛緊盯一個點,不可以移開,否則就會跌下來。

光是花10分鐘在走繩上保持平衡簡直累死人了(雖然很有趣),但我突然明白,如果在一條繩子上維持十分鐘的平衡就這麼累的話(而且不用做其他事),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生活中維持完美的平衡,度過忙碌又充實的人生而不在壓力下垮掉,簡直是自欺欺人。

多年來,我一直認為平衡就是完美,每樣東西都應該比重均衡地放在所屬的位置,每一個人都要很快樂,每一件事情都得正確。

我過去一直活在工作和生活必須維持平衡的迷思中。在理想的平衡狀態中,我總有辦法把時間和精力平均分配給生命中每一項重要領域,包括工作、家庭、健康、朋友、社會和心靈等。

我說服自己,只要我努力工作、任勞任怨、認真比較、自我鞭策,一定能達到平衡狀態。然後所有的疲憊、不滿足、比較、罪惡感和義務便會自然消失。

這就是我每天不惜熬到三更半夜想達成的目標,努力修補「當媽媽」和「當自己」之間的不平衡。為了取得療癒系食物(comfort food)和健康之間的平衡,我強迫自己每天早上到健身房舉重,外加一小時的心肺運動(每次做完都累癱了)。我竭盡所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時刻待命,就是為了尋找完美的平衡。

我拼命追求完美,朝不存在的幻象全力衝刺。把自己逼到絕境,只為了更接近理想中的平衡,每件事情都要妥妥貼貼,永遠保持平衡狀態。這種平衡對站上走繩很有幫助,卻會對現實生活造成傷害,換來滿身疲憊。

我內心深處有個喜歡唱反調的屁孩。當我看清工作和生活間不可能維持永久的平衡,便任性地一頭栽入失衡的生活中──超量的工作、過度的體能鍛鍊、特定的教養目標──就像一隻亂竄的無頭蒼蠅,把自己弄到心力交瘁企圖證明什麼。

現在我明白,平衡本身是好的,但必須符合兩個要件:

1.生活中,並非每件事情都佔有同等的份量。我們的目標,在於正確地分配每一件事情應得的份量。

2.維持平衡不是日課。放過自己,不需要每天關注所有事情。

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份量。「保持家中一塵不染」不值得與「陪伴親愛的家人」一視同仁,即便我們很清楚這一點,卻總是被平衡的迷思誤導。也因為這份迷思,我們想盡辦法維持在晃動的走繩上,深怕一不小心落入不平衡的狀態。之所以害怕,是因為我們相信,不平衡的人就是不穩定,這種人不成熟、無法成功、無法達成目標、無法處理事情,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那種人。

所以我們拼命保持平衡,累垮自己。也因為隨時都在擔心別的事情而心不在焉,無法專注於當下。我們把平衡變成一場苦苦掙扎而非持久的賽事。

如今我不再一睜眼就追求平衡。當生活中需要特別偏重工作、家庭、休養或健康方面時,我不再自責。因為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我必須權衡其重。回顧過去12個月,我感到生活既平衡又滿足,儘管事實上我的工作比往年多很多。有時候孩子們電視看太多、有時候全家人把晚餐吃得像早餐、有時候我睡到自然醒沒有做晨間瑜珈。

我的滿足來自於找到長期性的平衡。如果我熬夜工作,那一定是為了把週末空下來,或午後有空跟孩子去灌木林漫步。週末偶爾讓孩子盡情看電視,因為他們平日從來不看電視。晚餐吃得像早餐,因為很新奇,每個人都吃得又飽又開心。每當我趕工時,熬夜便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早上不做瑜珈也情有可原,因為前一晚熬夜,多睡一小時補眠很有必要。

這些選擇是刻意的,過去的我一定會抗拒上述任一項做法。我以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情、到任何地方,可以長時間工作並在期限內完成,可以做豐盛營養的餐點、陪孩子玩,而且每天睡眠充足身體健康。我現在也辦得到,但不勉強自己是同時或同一天完成。

這份體悟讓我感到無比自由,因捨棄隨時保持平衡的想法而大鬆一口氣,我從來不曉得這個種想法會帶來如此大的壓力。

「你是說,我不用隨時迎合每個人的需求?不需要同時把所有球拋到空中?我可以換球?或選擇不同的球?」(好了,球的比喻到此為止)

所謂平衡,是指為生命中的每一個領域找到正確的份量,同時了解它們的份量會隨時間而改變。平衡是充滿動態和彈性、生動且刻意為之的。

這種平衡的定義,我可以接受。

關於平衡的規則──給予每件事情「正確」而非「同等」的份量;可以視情況調整而非一成不變──讓我學到一些很重要的人生課題:

●我不可能迎合每個人的需求。
●我不可能讓所有事情井然有序。
●答應某一件事情,就得拒絕另一件事情。
●拒絕某一件事情,便能答應另一件事情。
●完美並不存在,放棄追求完美的念頭。
●停止與他人比較,他們不是我,我也不是他們。
●我永遠不可能把衣服「洗完」(除非我們願意隨時光著身子)。
●我不可能改變他人。
●我不可能掌控每一件事情。
●壞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好事也會發生在壞人身上。
●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分身。
●想一次做好所有事情,就做不好每件事情。
●羨慕和嫉妒是兩碼子事。
●成就跟我想像的永遠不一樣。
●善待他人會成癮。
●善待自己會成癮。
●我不可能隨時冷靜沈著。
●有時候我需要有人幫我加油打氣。
●我喜歡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開口求助很難,卻有其必要。

這些的平衡定義才是良好及大多人認可的。只是該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給予每一件事情正確的份量?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不穩定平衡?還有,如何讓這種平衡在忙碌的日常中發揮作用?就像清理雜物或練習正念,擁抱不穩定的平衡,可以透過許多方式達成。

這些方式並非隨時適用,但事實證明,它們都對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帶來滿足感和長期性的平衡。反之,過去那種對於完美的執著,總害得我疲於奔命,覺得無論怎麼努力都做不好。

延伸閱讀:

●書籍簡介_不勉強,更快樂:快轉人生的慢節奏練習

書名:不勉強,更快樂:快轉人生的慢節奏練習
作者:布魯克‧麥卡拉莉(Brooke Mcalary)
譯者:陳俐雯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1/25

本書特色

★澳洲百萬讀者支持的慢活播客,為了找回健康的身心,分享自己如何暫停下來找到生命方向,以及如何透過練習做取捨,排除障礙,重新擁有對生命的熱情,找到最自己適合的「慢活節奏」。

★要如何擺脫喘不過氣得快轉人生?書中透過八大建議,幫助你:
1.暫停下來,找到下定決心的動力。
2.捨棄多餘,掃除身心負擔。
3.減少擁有,不再執著一定要擁有什麼,只留下最好的。
4.學會用正念,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哪怕遇上鳥事時。
5.不再為了擺脫無聊、尋求認同而拚命滑手機、更新、拍照打卡趕流行。
6.如何營造內心牢不可催的歸屬感。
7.學會接受不完美,放慢是為了加速,加速是為了放慢。
8.不再害怕改變。

作者簡介

製作並主持《慢活的家》(The Slow Home)節目,是iTunes健康類下載次數第一名的播客(Podcast)。2016年《慢活的家》共有130萬次的下載。此外,布魯克與丈夫所經營專門討論慢活與簡化秘訣的部落格,擁有200萬讀者支持。部落格:slowyourhome.com

 買書回家慢慢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