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滿天「星」時代來臨,專家:台可積極發展小衛星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17年08月21日10:54 • 發布於 2017年08月18日15:30

有別於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及主流航太公司把持的舊太空,人類未來將迎接小衛星大量發射的新商業時代,也就是「新太空」(New Space)。專家指出,小衛星的市場價值預期超過 300 億美元,未來 10 年內全球將發射超過 6,200 顆小衛星。

國研院 18 日在世貿中心舉行「全球太空發展趨勢論壇暨太空產品說明會」,簡述台灣在「新太空」時代的機會與挑戰。新太空是專有名詞,又稱創業太空,國家太空中心博士黃楓台說,新太空的發展模式有別於 NASA,必須獨立於政府太空政策與預算,提倡以更便宜的方式進入太空,並由越來越多的私人企業投入太空應用,比如目標研發低成本太空運輸載具的 SpaceX。

「傳統太空」的範疇包括機構太空:導航衛星星系、軍事太空活動、太空科學、人類太空探索等,以及商業太空:LEO/MEO/GEO 發射載具、MSS/FSS 通訊衛星、LEO 通訊衛星等。

「新太空」則代表具商業化潛力的模式,包括小衛星系統、IoT 媒體網路、太空碎片減緩與移除、太空喪葬(更正:一罈骨灰 + 發射升空要價 2,490 美元)、未來 5 年內會出現的太空旅行,以及更展望未來的火星旅遊移民、太空能源等。

衛星製作成本大幅降低

在以前,研發一顆衛星可能需要耗費幾十、甚至上百億元新台幣的資金,但現在最低只要幾百萬元新台幣就能製造,小衛星因此蓬勃發展,隨之帶來的還有小衛星發射載具產業、量產化的太空元件產業。

黃楓台說,目前有 20 個國家發展小型衛星專屬發射載具,在全球 40 家製造商中,美國就佔了 15 家,其次為中國 4 家、西班牙 3 家等,台灣目前則有一家跟上腳步。

NASA 每年都會花費鉅額投資舊太空的研究發展,但面對新太空,不同企業在不同領域裡投入的資金額度不盡相同,比如 SpaceX、Virgin Galactic 在衛星發射載具上投入約 60~600 億新台幣,Planetary Resources 在小行星探測上只投入 6 千~ 6 億新台幣。當小衛星市場越來越大、專屬發射載具越來越多,專家估計,10 年內將會有超過 6,200 顆小衛星發射到外太空。

而台灣有機會在哪些新太空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專家 21 日更正指出,以太空國家國力比較的話,2016 年台灣是全球第 22 大經濟體、第 22 大軍事支出國,屬於中階太空強權,因此在需求量會大大提升的太空元件(天線、太陽能板)、衛星/火箭系統(小衛星、立方衛星、發射服務),以及結合 AI 與大數據的衛星應用(科技部正強攻 AI 市場)方面,台灣其實都有機會。

但想要完備台灣太空產業鏈的前提,還是政府必須先完成國家太空法立法工作,制訂有助產業發展的衛星資料政策。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