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教養孩子,父母需要更多勇氣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17年10月20日09:50 • 綠豆粉圓爸(趙介亭)

2010年,我們開始了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理念的「優幼教養」,而我們家是編號一號的創始成員。

推動優幼教養的前四年,多數父母和我一樣只聽過佛洛依德,少數聽過榮格,卻鮮少人知道被稱為心理學三巨頭的「阿德勒」。

當時阿德勒的著作或文章並不多,所以我們從阿德勒弟子-德瑞克斯所著《孩子的挑戰》開始研讀起,每個章節、每個觀念、每個對孩子的回應,都再再的衝擊著我們原有的教養觀念。

2014年因為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的出版,阿德勒心理學相關的書系成為了排行榜的熱門,而阿德勒心理學也躍昇為顯學,讓很多人得到啟發,進而改變自己,不再被過去所困,而有勇氣迎向更幸福的未來。

相較於心理學的專業,我們更需要的是如何運用在親子、家庭、教養上的做法,因此我開始推動「父母學堂」,帶領父母將阿德勒心理學落實在居家生活當中,「過去我們將孩子交給教養專家,現在我們要成為自己孩子的教養專家」。

幾年的經驗讓我發現,原來父母需要更多勇氣,才能面對現今紛亂紊雜的社會,才能成為自己孩子的教養專家,因為我們懂孩子,我們才能給予真正的寵愛,而不是溺愛和錯愛。

 

教養孩子,父母需要:

一、被討厭的勇氣

和朋友聚餐,朋友在你面前教訓孩子,打罵、威脅、處罰樣樣都來。父母需要「被討厭的勇氣」,讓朋友知道他被困住了、他沒有方法了,所以才會用最原始的力量、地位、權威來壓制孩子。

回到公婆家,公婆嫌孩子太瘦要強迫餵食;回到爸媽家,爸媽要求孩子背誦九九乘法表,背不出來就冷嘲熱諷。父母需要「被討厭的勇氣」,謝謝長輩的建議,但教養孩子的部份就由父母自己來。甚至若祖孫存在著衝突,要有勇氣減少祖孫的互動機會,孝順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孫子、孫女的。

 

二、與眾不同的勇氣

與眾不同,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看懂自己孩子的真實需求,適時地給予滿足。當週圍多數人,都把學齡前當成小學先修班時,父母要有「與眾不同的勇氣」,開啟孩子的感官、進行各種不同環境素材的探索、上山下海的玩、大江南北的玩。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玩個過癮,而不是拿下一個階段來要求孩子先跑。

 

三、說不的勇氣

面對孩子的要求,父母要有「說不的勇氣」,分辨哪些是孩子的需求?哪些是孩子的想要?父母滿足孩子的需求,也引導孩子面對想要的感受,進行家庭價值觀的釐清。面對孩子違反常規的行為,父母要有「說不的勇氣」,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回應孩子,讓孩子知道有其他的選擇,但違反常規的行為「不行就是不行」。

 

四、面對行為結果的勇氣

孩子不吃飯,父母要有陪伴孩子「面對行為結果的勇氣」,不吃會餓,父母可以表達同理,但不是又準備另一頓餐點或點心,更不是要餵食孩子。

孩子不寫功課,父母要有陪伴孩子「面對行為結果的勇氣」,讓孩子面對隔天老師的回應,而不是成為老師的幫手,緊盯孩子寫功課的進度,卻賠上了親子關係與信任。

 

五、改變自己的勇氣

孩子許多惱人的行為,總讓父母想要立即地改變孩子,反而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與對立。另一伴和自己教養不同調,總讓父母想要立即地改變對方,反而讓另一伴更加堅持,然後讓夫妻關係日趨緊繃。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因此父母要有「改變自己的勇氣」,覺得對的方法與方向,就從自己做起,不用試圖說服或辯論。

 

六、愛自己的勇氣

每天寫下一件自己很棒的事情!

看似簡單,卻有很多父母卡住了。當要寫下自己很棒的事情時,內心卻有另一個聲音冒了出來:「這有什麼棒的?本來就應該這樣呀!你忘記今天還有什麼事沒做好嗎?」

也因為這樣的聲音,我們常常給自己、給配偶、給孩子過高的期望與要求,「做的好是應該的,做不好要改進」,然後讓我們自己、配偶、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父母要有「愛自己的勇氣」,即使一天做了九十九件錯事,但一定能夠找出一件好事,就回饋給自己那一件好事吧!然後,安排和自己的約會,每天、每週、每月要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充電與增能,而不是每天蠟燭多頭燒。

 

Photo:USFWS Mountain-Prairie,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詹凱婷、曾琳之

>>現在加入 未來Family LINE好友,免費送您【未來Family雜誌乙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