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想認識228事件,那就不能錯過這3部電影

Knowing

發布於 2017年02月28日05:00 • 洪嘉鎂

提到228事件,對於台灣人來說大概就是一個沉重的過去,在老一輩的人心中228事件是個不太願意公開談論的議題,與目前台灣自由言論社會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幾年因為社會的開放,也讓許多年輕人找尋那段模糊不清的228真相,這樣的過程也被年輕人分享與討論,但是看在有些較年邁的父母眼中,卻是告誡自己的子女不要張貼相關的照片,不要在社群媒體談論這些事件,只因為擔心子女的安危。

不過現在台灣的自由程度已經遠超過父母想像的開放,從解嚴後台灣就有電影、書籍與戲劇開始談論這段過去,光是電影就有超過6部以上是以228事件與白色恐怖為背景,以下就為各位挑選出3部作品。

《悲情城市》,1989年

身為一個台灣人,對於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應該一點都不陌生,在解嚴的兩年後,侯孝賢拍攝的《悲情城市》觸及到台灣史上最敏感的議題,以二二八事件為時空背景的劇情在當時讓許多人是相當關注。

或許有人會好奇1989年雖然是解嚴後,但是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談論這類的議題還是有機會被「消失」,為什麼這部電影沒有被禁演或是刪減劇情呢?其實也沒有人有肯定的答案,但是《悲情城市》在上映之前,拿到義大利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影片「金獅獎」,也是第一部台灣電影在全球三大影展中獲得首獎。

《悲情城市》描寫了一個家庭在政權的交替與時代的變動下,所造成的各類衝突,探究台灣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所遇到的身分認同與生活環境,因為拍攝的場景在九份以及金瓜石,因此也帶動了當地的觀光熱潮。

《天馬茶房》,1999年

大概在大學以前的社會科中,提到228事件都是以查緝私菸為事件開端,很多人可能對於天馬茶房這個地點很陌生,事實上228事件爆發的導火線「查緝私菸事件」就是在天馬茶房前發生,原本在大稻埕的天馬茶房原建物已經在2005年被拆除,而後改建為大樓並重新打造「天馬茶房」,陳列當時的歷史資料。

而《天馬茶房》這部電影正是以天馬茶房作為地點,而時間則是設定在日治末期到國民政府接管時期,雖然本片是一部愛情片,劇情的內容為部分虛構,但是卻深刻的描寫出在228事件的前後,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衝突以及生活的轉變。

《被出賣的台灣》,2010年

年輕人對於《被出賣的台灣》這部電影應該不陌生,這部電影是由台裔美國人刁毓能所拍攝,為一部美國電影,故事背景是228事件後的白色恐怖時期,劇情融合了陳文成命案、美麗島事件、江南案、林宅血案等內容,導演由電影帶出一個目的,是希望永遠不要再發生類似白色恐怖的事件。

而說到電影就一定要提到同名的書籍《被出賣的台灣》,這本書與電影並沒有直接性的改編關係,書籍內容是由當時在228事件發生時,於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的柯喬治所撰寫,英文版於1965年出版,而後在1974年被陳榮成等人翻譯成中文,直到2003年才在台灣出版,這本書紀錄1941年到1960年間的台灣,描述台灣在這段過程中的變化,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書籍。

(首圖來源: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