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的低薪困境,鴻海董事長、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勤走基層,了解民眾與中小企業的心聲與困境;就是希望總統或政府可以當那個「大手」,拉起所有民眾和中小企業的「小手」。
破解低薪4部曲深入的解析,整理如下:
第1部曲: 成立勞工薪資大平台
找出是哪些企業付低薪或付高薪、企業有獲利時是否替員工加薪,建立一個整合上市櫃公司營運和勞工薪資的大數據平台,讓國人可以上網查詢他想應徵的公司,該職缺的業界薪資水準,該公司過去幾年獲利率多少、加薪率多少,讓國人分辨出哪些企業賺錢不跟員工分享,讓「良幣驅逐劣幣」。
第2部曲: 不提供標案或補助給低薪或不加薪的賺錢企業
針對這些賺錢不加薪、薪資水準低於同業的企業,除了讓資訊透明化外,在不干預勞動市場的情況下,給予他們一些該有的警惕。這類企業不得參與政府標案,終止政府補助,並且不適用包含產創條例在內的減稅措施。
第3部曲: 協助提高企業競爭力再要求加薪
針對不賺錢無法加薪的企業,協助他們走出困境、打造一個友善經商的環境,提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資訊和輔導,先提高企業獲利能力後,再進一步要求他們給員工加薪。最後,在房地產市場上採取相對緊縮的措施,讓企業的利潤不會全被租金給吞噬。
第4部曲: 縮短學用落差
企業不願給勞工好的起薪,部分是由於「學用落差」,但這不該歸咎於青年學子的素質,而是政府和學校未盡到職責的問題。教育體制的重整,政府責無旁貸。應從加速大學退場、健全技職教育、強化產學建教合作等方面,通盤思考中等和高等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是否確實符合下一個世代的需求。
郭台銘本身是技職體系出身,主張「提升技職體系的教育預算、調整教學內容、加強產業合作;目標是讓技職院校與技術型高中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就讀,提供他們更多的教育資源,更好的專業培養,多元的就職管道,日後在AI、5G、8K的新時代能找到適合工作,獲得更好薪水收入,成為產業升級拚經濟的中流砥柱。」
(新聞來源: 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