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民眾觀感不佳 不少檢察官求去或轉任

TVBS

更新於 2017年08月15日15:35 • 發布於 2017年08月15日11:21 • TVBS新聞
圖/TVBS
圖/TVBS

來關心台灣的司法改革,最近司改國是會議決議了幾個重大方向,其中也有針對司法人員的改革面向,因為近年來恐龍法官或檢察官大家常掛在嘴邊,這種不良觀點也讓司法人員的士氣受到打擊,尤其是檢察官的部分,不少人乾脆選擇離職轉任其他職位,而透過司改我們能導正甚麼樣的司法風氣,又是否真的能讓法律貼近民心呢?

記者詹舒涵:「我國的司法人員到底從哪裡來呢?其實他們通過考試之後,就必須要到我旁邊的法官學院來受訓,而近年來錄取率一直都非常的低,大概都是在百分之1上下而已,而且還有一個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考選部的統計,近3年來平均的錄取年齡不到26歲,就被外界批評是奶嘴法官。」

目前國內有40個學校有法律相關系所,畢業生每年高達5000人,一般來說,考取律師執照一年約有900人,或是通過司法官考1年約60到100人,其他可能會考取司法行政人員,若是通過考試成為司法官,受訓2年,包括1年的課程研習,以及1年的實際見習,最後依據成績分發擔任法官或檢察官,假如26歲考上,那麼出任職務時年紀還不到30歲。

檢察官林達:「我是大概在25歲的時候考試通過,那我們當時因為受訓的關係,前前後後整個完訓差不多派出來檢察官已經是27歲,那在整個受訓的過程當中,一般的年齡我算是中等。」

同樣年紀輕輕就考上司法官,現在已經有10多年資歷的檢察官林達,曾經參與國務機要費案拉法葉軍購案,還有陳前總統的案件,他認為單憑年紀評斷能力並不公平。

檢察官林達:「有些老的法官,他可能反而長期因為封閉在一個法律體系裡跟社會脫節,甚至說因為個性的一種固執反而脫離,所以換句話說我覺得年齡是一個觀感問題,實務運作上倒是未必。」

年紀不是依據,目前司改國是會議也決議能夠建立人民參與審判,以及司法官人才養成晉用和淘汰機制,在人才培訓上直接拉長到5年,也希望更透明評判法官適任與否。

檢察官林達:「就是盡量讓外部的人可以來參與,然後來從外部的角度看,那我覺得這一次司改一次一次慢慢進步還是有效的。」

希望讓司法與人民對話,因為這些年來像是恐龍法官、檢察官這樣的詞彙,充分顯現對司法的不信任感,也讓不少司法人員紛紛求去,也有不少轉任民間律師。

立勤事務所負責人劉韋廷:「以我們事務所為例,其實有很多司法體系的人員退下來了,在目前這幾個月的時間開始都退下來,他們現在擔任這個工作,其實常常被人民或被一般的老百姓,會覺得說他們很多的裁判,或很多的判斷結果都被認為是一個不符合人民期待的結果,所以他們其實做這個工作沒有成就感。」

根據法務部統計,2012年到2016年間,每年有6到10位檢察官請辭,另外每年也有14到21位檢察官轉任法官,這5年間人數達到118人,專業人士就認為台灣社會普遍對司法生疏,才會讓判決與民意總是對立。

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其實每當社會有一個重大的司法案件發生的時候,其實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一個跟人民溝通的機會,我覺得其實法官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他怎麼跟人民好好的溝通,那人民可能有些期待,有些錯誤的期待,有些正確的期待,還有包括,偵查不公開的問題、包括媒體角色問題,就是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

養成不易的司法人員,如何打破高聳隔閡,掌握公道民心,就看司改決議如何徹底落實。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