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環保團體於港台收集沙灘廢膠樽 逾6成為簡體字品牌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18年09月02日10:33 • 發布於 2018年09月02日10:19
綠惜地球在香港、台灣收集沙灘廢膠樽逾6成為簡體字品牌。資料圖片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上月在香港及台灣兩地進行16次清潔沙灘時,收集到超過5,200個廢棄膠樽。在可以識別品牌的4000多個膠樽當中,簡體字品牌佔66%,其中以康師傅的33%佔最多,其次是娃哈哈有16%及農夫山泉有14%。團體指,反映有一定數量內地廢膠樽,隨海流漂到香港及台灣。

綠惜地球8月在港島垃圾灣、大嶼山水口、南丫島、西貢、大埔三門仔、東涌河等,進行10次收集,共收集1,776個膠樽,有967個為繁體字品牌佔55%,有678個為簡體字品牌佔38%。綠惜地球估計膠樽由內地漂流至香港。但過半廢膠樽都是本港出產,證明香港的飲品商都責無旁貸,消費者應避免使用即棄膠樽。

環保署早前指來自內地的海上垃圾只佔整體百分之5,綠惜地球認為值得商榷,要求粵港兩地加強合作。綠惜地球又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塑料垃圾製造國,有責任大力減塑,同時要求飲料生產商訂定減塑目標,共同對應海洋廢塑料的危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