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台灣當代電影展開映座談 巴塞隆納影迷熱烈共鳴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05月18日14:59

(中央社記者胡家綺馬德里18日專電)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與獨立策展人合辦「台灣內部的故事」當代電影展,16日在巴塞隆納首映開幕影片「春行」,滿座觀眾在映後座談踴躍分享感動,透過電影與台灣產生共鳴。

「台灣內部的故事」(Taiwn, historias desde dentro)當代電影展16日至18日在巴塞隆納的赫羅納電影院(Cinemes Girona)舉辦,由2位策展人弗雷克薩斯(Miquel Mart Freixas)和索亞瑞斯(Catarina Brites Soares)選映6部台灣電影,包括劇情長片「春行」和講述同志故事的「金錢男孩」、紀綠片「無主之地:一部台灣電影」、短片「豬」、「阿霞的掛鐘」及「臨時工」。

影展聚焦台灣近10年的電影,策展人特別選映新銳導演的作品,不論類型或題材都相當多樣化,包括劇情片和紀錄片、長片和短片、城市和鄉村的故事,以展示當前台灣社會各種結構性主題,並納入女性導演的視角。

中央社訪問策展人,是否本就設定要做如此多元化的選片,抑或台灣電影發展正是如此百花齊放?他們表示,本次策展最主要目的是將台灣最為當代的電影,尤其是由女性導演或以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介紹給當地觀眾。

他們強調,由男性導演主導的80年代「台灣新浪潮」(Taiwan New Wave)電影廣為世界影迷熟知,因此本次策展,特別想把未知的、被遺漏的影片,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創作,帶到更遠的地方,讓巴塞隆納的電影愛好者認識新浪潮以外的台灣社會現實。

影展開幕式於16日舉辦,首映去年秋季贏得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影展(SSIFF)最佳導演銀貝殼獎、由2位女性導演彭紫惠與王品文共同執導的「春行」,戲院幾乎滿座。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長張祐瑄告訴中央社,觀眾在映後座談會上熱情分享、踴躍提問,並針對影片中台灣傳統男性表達感情的方式和隱晦提及同志的部分熱烈討論。

張祐瑄表示,由於全片對白使用台語,她也趁此機會向當地觀眾分享台灣政府目前推動傳承、維繫多元語言文化發展的政策,以及現行的同婚政策。

為將台灣當代電影藝術深度引介給西班牙觀眾與電影界人士,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特地邀請旅法電影學者陳潔曜出席影展開幕式、主講3場電影講座,並在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舉辦「台灣電影現況」講座,與加泰隆尼亞電影資料館館長里安保(Esteve Riambau)對談。

陳潔曜告訴中央社,此行充分感受到巴塞隆納觀眾對台灣文化的好奇與興趣。在台灣電影現況講座中,觀眾對台灣民主化和電影的關聯充滿興致,尤其對台灣電影呈現的生命哲學、社會關懷、性別意識,產生了價值共鳴和經驗共享。

陳潔曜說,開幕影片「春行」的映後座談充滿感性的分享,觀眾表現出對台灣電影美學的好奇探索,並對影片中呈現的東方生命哲思、社會家庭結構、庶民生活細節進行好奇觀察,進而提出許多深刻的問題,讓他佩服當地觀眾的文化涵養與探索精神。

陳潔曜表示,西班牙觀眾在影展中展現了情感普世性,不同文化,卻能引起共鳴。

他認為觀眾能透過影展,「感受台灣電影如何在複雜地緣政治纏繞的華語電影中,成為一種民主化的先鋒」。他希冀台灣電影共振民主化,在西班牙和歐洲持續引發興趣與探討。(編輯:馮昭)1130518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