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百年,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也促進世界貿易蓬勃發展。可自中美開打貿易戰,美國大行貿易保護主義,主張「美國優先」,改變自由貿易格局。進入特朗普2.0時代更變本加厲,全球貿易呈分裂、崩解,正為全球金融系統添壓,須尋找新平衡點,勢為世界經濟帶來震盪,也預示繼貿易戰、科技戰後,接下來的金融戰,將成大國博弈的「戲肉」!
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和平歲月,促進了全球化發展,中國也藉此融入全球經濟,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可當中國與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競爭差距愈益拉近,美國選擇改變自由貿易規則,強調「美國優先」。進入特朗普2.0時代,更開宗明義全球貿易須優先符合美國產業和工人的利益,美國可退出任何國際組織,雙邊關係得重新談判,以美國最大利益為依歸,否則一律關稅侍候,而其甫上任,加拿大、墨西哥、中國都要中招,並預告即使是盟友如歐盟亦不會有例外。
為保持自身利益,其他經濟體也重新審視經貿形勢,將政策由多邊合作轉變成雙邊協商導向,所謂全球「碎片化」,正是形容世界經濟由過去的全球化,變成如今趨向零碎發展。過去各地可善用自有資源,將資本利潤最大化後共享發展機遇的合作基礎,可如今已不再,取而代之是各顧各的利益,各地都喊要再工業化,保護本地出口。如是者,國際貿易規模收縮、反制措施或尋求替代市場等做法將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霸者固霸,弱勢就給打壓。
世界貿易格局要大變天,意味全球金融體系亦醞釀巨變,金融系統得在世界利益大洗牌下重新找尋平衡點,這個分裂全球價值鏈的過程,最終必將激化地緣政治競爭,資本分流,最終將引發資本爭奪戰,影響國際貿易格局、經濟增長模式、國家利益與全球合作方式。
歸根究柢,全球金融體系有效運作,服務國際貿易,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不過,近二、三十年美國坐享全球化紅利,內部體系缺乏改革,及至金融危機爆發,就以美元量化寬鬆政策來應付,銀紙任印,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出現了與實體經濟相背離的狀況,信用膨脹遠超實體經濟,投機性金融活動已遠超實體經濟所需,更發展成全球隱患。美國政府債台高築,俄烏戰爭中更將美元武器化,至今美元雖仍是國際儲備貨幣,但尋求多元儲備戰略基本上已是各大央行主流取態。貿易戰下沒能滿足美國利益者,只有尋求遠離美國市場,減少使用美元進行支付結算交易。所謂「金融戰」,地緣政治上是大國博弈的體現,金融改革上就是重新分配利益的過程。
當全球金融體系「思變」已成必然,沒選擇餘地,中國須闡述的原則,乃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不能反客為主。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以金融的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助力推進金融強國建設,就是中國應對這場金融戰的主戰略。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