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院耳鼻喉科近月嚴重流失專科醫生,去年11月起需調整服務,並已停收新症,預料下半年才逐步恢復服務。
醫管局回覆查詢時確認,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原有3名醫生,包括一名副顧問醫生、一名駐院醫生,以及一名半職的顧問醫生先後離職,或因個人健康等原因未能提供服務,導致人手不足;耳鼻喉科已停收新症,逾500名病人已預約到其他公立醫院就診,包括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以及屬其他專科而同時有耳鼻喉問題的病人。
發言人指,如果兒童醫院的住院病人,要進行緊急手術或醫療程序,會由九龍中醫院聯網耳鼻喉科統籌;醫管局正協調過渡措施,安排調派由中央招聘、具經驗的耳鼻喉科醫生至九龍中聯網,加強整體人手。局方對病童及家長造成不便及憂慮致歉,指會透過招聘改善人手。
高拔陞:目標下半年恢復服務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傍晚見記者,他就事件致歉,指是由於短期人手流失而影響服務,情況不理想,但目前流失情況已稍為穩定,院方亦會透過不同途徑,逐步增聘醫護人員,目標在下半年恢復服務。他指,專科部門停運期間,會確保病人持續獲得適當治療,加強做好各項配套。
他又說,醫管局正全力跟進《施政報告》提出的方向,即讓兒童醫院更好發揮「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的功能,包括整合兒童心臟科、腦外科等服務,如有進展會再公布。
盧寵茂:兒童醫院需整合服務 冀善用資源提升亞專科培訓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指,現時兒童耳鼻喉科服務分散在7個醫院聯網,無論在培訓或人手安排方面都不理想,形容今次在兒童醫院因個別人手流失而影響服務的情況,亦可在其他醫院發生,因此的確有需要整合服務,特別是亞專科服務,以更妥善運用寶貴的醫療資源,及提升培訓效率。
盧寵茂強調,當局不只會加強耳鼻喉科服務,亦會集中發展兒童心臟科、兒童神經外科等,將兒童醫院「做大、做強」。他又認為,「資源不只是講錢」,亦牽涉人手培訓問題,指兒童耳鼻喉科等亞專科,的確不是太多醫生能累積足夠經驗,期望日後讓有興趣的年輕醫生,接受更專業的培訓,同時安排專門團隊,為特別複雜和危重的病症,提供第三甚至第四層的照顧服務。
他重申,政府所有部門以至全港市民,都應該一同節約,不應浪費醫療資源,醫衛局和醫管局亦會用好資源,不浪費一分一毫和每個人手。
彭鴻昌:不可接受 但無可奈何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以往其他醫院聯網都偶然會發生類似情況,例如原本有3名醫生提供影像診斷服務,後來只剩1人維持服務,病人輪候時間就會相應大幅延長;而整個專科部門要停運就比較罕見。他指,兒童醫院最初設立目的,是希望集中處理較複雜的病症,並培訓頂尖兒科醫療人才,因此只有少數醫生能在院內提供專科服務,亦不容易在其他聯網借調有同等專業知識水平的人手,加上公立醫院本身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數目不多,導致借調人手更困難。
彭鴻昌說,當局預料下半年才逐步恢復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服務,雖然是不可接受,但亦無可奈何,指要到7月,新一批醫科生畢業或完成專科培訓,人手才會較鬆動。他建議醫管局,先聘請耳鼻喉科私家醫生做兼職,並在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招聘條件中列明,優先聘用有兒童耳鼻喉科經驗的人士,務求在短時間內盡快補充人手。他又提到,政府每3年進行一次醫護人力資源推算,但就未有細分專科進行統計,建議日後收集更多數據,以便醫專可相應調整及編排培訓名額。